央广网宜宾1月15日消息(记者刘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14日),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务车为期4天的拍卖结束了,共拍出了324台车,成交额共计3003万元,部分车辆流拍或撤拍。其中,黑色悍马H3成交价最高,达到了56万元,成为了标王。
这是五粮液公车改革第一批进行拍卖的公务车。从拍卖公告发出,五粮液的车改和拍卖就一直受到了众多舆论的关注。在受到肯定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质疑,比如成交价格,很多车的拍卖价格高于平均市场价,还有就是竞买人的身份,一方面这些竞买人不仅仅来自于当地,还有全国很多其他地区,其中不乏五粮液的员工还有他们的经销商与他们利益相关方,对于这些质疑五粮液方面有何回应,首批公务车拍卖结束后,五粮液公务车改革还将有哪些动作?
在第四场拍卖中,原来五粮液高管们的配车终于登场。其中,两辆悍马H3和一辆沃尔沃S80因为其原来使用者和自身的价格而最受关注。但是,昨天,拍得了这三辆车的竞买人都未接受媒体采访。只有一位得标人蒋先生简单表示,他是替朋友来拍的,而这个朋友既不是车子的原使用者,也不是五粮液的员工。
记者:您是收藏还是?
蒋先生:受朋友之托。
记者:您觉得价格怎么样?
蒋先生:还可以。
记者:是车与原来的主人委托您的吗?
蒋先生:不。
记者:他是这里的员工吗?
蒋先生:不是。
这再次引来对竞买人身份猜测和质疑。此前,因五粮液员工和五粮液产品经销商也可参与竞买,从报名阶段,就有舆论质疑是否对“自己人”有照顾?对此,五粮液集团副总经理、车改负责人唐伯超表示:对于员工,没有优惠。
唐伯超:前天还有两个员工,在互相举牌的时候就互相对举。于是举的时候互相都在争,就把价格抬上去了。我认为是很正常的。没有说五粮液的员工就会少一点。五粮液的员工很多都放弃了,因为完全超过他们的心理价位。
对于这样的竞买人身份,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新闻发言人欧阳树英介绍,从法律角度来讲,这些人可以参与竞买,并不违规。
欧阳树英:法律只是禁止拍卖公司或者是委托人自己去参与竞买。有这么广范围的人能够参与竞买,实际上可以更好的通过市场发现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