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停污染企业、城中村整村拆除、推进集中供热全覆盖、气化太原、水环境治理,2013年太原市推进五大工程和五项整治,在2012年省城环境质量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实现了“两年明显改善”的目标。
今年,太原将继续推进五大工程,为落实“三年大见成效”目标继续努力。针对环境治理问题,太原市究竟是如何监控预防的?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3月21日,本报记者与太原市政协委员冯海忠、本报读者代表周晓艳进行实地调研。
第四路调研人员:
太原市政协委员、山西欣中集团董事长冯海忠
本报热心读者代表周晓艳
调研主题:
环境保护
镜头1
视频、数据双监视控制污染排放量
8块大屏幕,2台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系统,3条举报热线……下午3时整,记者与太原市政协委员、山西欣中集团董事长冯海忠,以及读者代表周晓艳一同来到位于桃园三巷的太原市空气质量监测中心。
一走进该中心,最显眼的就是挂在墙壁上的8块大屏幕,屏幕上显示着东山水泥厂、西山、南堰污水排口、太钢、二电厂等省城污染企业聚集地,以及污水排放口的情况。“这里所显示的是太原市气污染和水污染的实时监控录像,这样方便我们监视现场环境状况,而具体的排污数据,则由两台专门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系统进行收集。”太原市环境监控举报中心代班长王春涛介绍,如果污染企业排污量超标,该系统会立刻显示,方便有关人员及时处理。
王春涛说,太原市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包括气污染源和水污染源两套监测系统共有194套在线监控设备,分别对111家重点污染企业的145个废气排放口和45个水排放口进行实时监控。“废气污染源在线监测,10分钟就会进行一次数据采样,监测污染物项目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而废水污染源在线监测,是1小时进行一次数据采样,其监测污染物项目包括化学耗氧量、氨氮等。”王春涛说,这些监测设备,实现了对重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数据的实施监控。“这些设备只是对污染企业排放量进行的监控,可是一遇到刮风天气,空气就会变得浑浊,这时会采取什么措施?”读者周晓艳在听完王春涛的介绍后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您说的这种属于扬尘污染,这种扬尘,可能是建筑工地造成,也可能是某企业无遮盖导致,如果市民发现哪里扬尘现象严重,也可以拨打我们的24小时投诉热线,我们会派专人进行实地查看,及时控制污染源。”王春涛回答。
在该监控室内,3路12369投诉热线,由16名专职接线员24小时接听群众投诉、咨询、求助以及建议。“针对群众的举报,我们的接线员随时记录,及时派单,同时执法人员按工作程序必须在2小时内赶赴现场处理问题,48小时内将查处情况进行回复。”她说,该平台还与省监控联网,全面收集污染信息,并进行及时处理。
镜头2
13个监控点位实时汇报空气指数
从举报中心出来,跟随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室副主任王萍一同爬上一段陡峭的铁梯,就可看到一左一右分别设有“太原市沙尘暴自动监测”和“太原市温室气体自动监测”仪器间。“这是太原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其中一个点位——桃南子站。”王萍介绍。
走到天台,一间蓝顶白墙的简易房屋顶上,有三根天线似的细长管道,管道顶端是一个好像莲蓬形状的半圆形物件,“这些是空气采样头。”王萍指着屋顶说,这些采样头直通屋内的6套监测仪器,被采集的空气标本通过监测仪一一进行数据分析。
据了解,太原市每天发布的空气质量,就是通过该监测系统汇总出的数据。据王萍介绍,该自动监测系统,在1983年就已建起,但是当时的点位没有现在这么多,全市只有5个。她说“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点位也越建越多,在原有的点位基础上,国控点扩建为8个,为了考核省城各城区的空气指数,太原市又在迎泽区、万柏林区等点位空白区域新增了4个市控监测子站。”
目前,空气质量自动检测系统,共由1个中心站、8个国控监测子站、一个背景监测子站、4个市控监测子站和一辆流动监测车组成。太原市的空气质量就是由现在的13个点位组成,自动监测系统中心机房将各点位对二氧化氮、二氧化硫、PM10、PM2.5、臭氧、一氧化碳等6项监测数据收集回来,进行数据分析,最后的结果就是对太原市的空气质量的总体反映。
“各点位每分钟都会汇报采集数据,我们每小时进行一次数据分析,将6项监测数据换算出AQI指数,也就是太原市空气质量监测指数,根据相关规定,每天要保证20条有效数据。”王萍说。
镜头3
排污口污水不断涌出建议重视水污染
“雾霾”已成为全国最热话题,人们越来越看重大气污染问题,似乎忽视了水污染的危害。在滨河东路一路向北,刚过龙城大桥,在此处的汾河东侧,记者看到一个约3米见方的排污口,污水正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涌出,墨绿色的污水一路向北奔流,那气势绝不输滔滔江水,翻滚的水花,伴随着阵阵恶臭,直叫人作呕。“这应该是没有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冯海忠说,太原市像这样的污水排放口不止这一处,他曾在西山见过比这还要恶劣的污水,那水的颜色都是黑色的,臭味比这还要浓烈。“这些污水应该是都被排到汾河里了。”
冯海忠不停地叹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是致使河流氨氮、氟化物超标的罪魁祸水,会严重污染河流。”他说,在今后的环境治理上,除了对大气监控治理外,还需要将水污染源列入治理重点,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以及矿山污水都应进行实时监控,使水资源免受污染。“我们老百姓也应该在生活中加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应该从身边事情做起。”冯海忠说。
特写
政协委员:
为调研活动改变行程
除去太原市政协委员的身份,冯海忠还是山西欣中集团的董事长,为了这次调研活动,冯海忠一再调整自己的行程。在河北的业务刚谈到一半就被冯海忠叫停,让司机开车专程把他送到调研现场,一下午2个多小时的调研时间,他从头走到尾,每一站都询问得特别仔细。
从污水排放现场出来,冯海忠的皮鞋蒙上了厚厚一层黄土,他说,太原市原本就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168立方米,远远低于人均10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界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太原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
经过一下午的现场调研,冯海忠感受颇深,“在环境治理上,虽然距离我们的期待值还有一段距离,但近几年市政府针对环境问题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环境治理不只是政府的工作,也是老百姓自己的义务。”
下午5点,调研活动结束,当得知冯海忠还要再次返回河北沧州继续自己的工作,读者代表周晓艳非常感动,“一天的调研,能感受到冯委员非常认真专注,我们需要这样尽职的委员。”
读者代表:
今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一下午的调研活动,真是让我大长见识。”周晓艳说,“近些年,关于政府治理环境的报道四处可见,污染源在哪里,污染排放量是多少,都是个谜,不知道政府是如何进行监控治理的,经过今天的现场调研,才知道原来我们有这么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
周晓艳说,环境遭受破坏,其实跟每个人都有直接关系。治理环境的前提,就是不再破坏环境。所以每个人都要有环保意识,要先从身边小事做起。
在周晓艳的背包里,记者发现一本环保节能的宣传册。“我前不久刚加入一支社区志愿者队伍,我们这支队伍有二三十人,为了宣传环保工作,我们一起凑钱印制了一些环境保护的宣传手册,里面的内容都是些低碳减排的小妙招。”周晓艳说,“保护环境要先从自己开始,我会继续发挥我的志愿者职责,向更多的人宣传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
采写 本报记者 要维维 路丽虹 摄影 本报记者 李春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