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晚报4月15日讯(记者 刘江 实习生 种雅婷)多日来,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在省城长治路改造施工现场,路两旁数十棵比碗口还粗的杨树,被齐刷刷地砍倒。“这么粗的树都被砍了,实在可惜。为什么不能移植呢?”“一到春天,这一片杨絮漫天飞,就像下大雪一样,太令人讨厌了,这些树早就应该被砍了。”路过的行人看到后,有的不解,有的却表示赞同。
大家对砍树产生了众多分歧,记者致电太原市园林局绿化处时,工作人员对此做出了解释。杨树、柳树具有浅根性、寿命短等特点,寿命一般为20—30年。而长治路一带的杨树是上世纪90年代种植的,基本上到了换种的时期。这些树虽然枝繁叶茂,但树干较大,不易运输,移植的成本非常高,而且移植后成活率较低,容易倒伏,还会造成很多安全隐患,所以园林部门选择砍伐。
杨树、柳树价格便宜,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太原城市绿化选择的主要树种,但由于观赏性差、木材利用价值低等原因,近年来随着城市道路改造的推进,新修道路的绿化树种慢慢被国槐、五角枫、白皮松、樱花树等景观树种所取代。
每到春季,杨、柳树的漫天飞絮都给路人造成了不尽的烦恼,不但影响交通安全,更重要的是可能会让过敏性哮喘、鼻炎、皮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恼人的飞絮,也是我们选择砍伐而不移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太原市园林局绿化处的张先生说道。
此外,在道路改造结束之后,根据绿化和规划要求,园林部门还将在长治路重新栽种新品种的树木,此次伐除的树木所产生的木材,也将会得到因材适用,绝不会浪费。
(原标题:道路改造施工路旁的杨树为啥要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