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通的大西高铁上的动车司机被誉为动车“试飞员”。三个月时间争分夺秒,这些近乎百里挑一选出的司机,在国内坡度最大的高铁线路上,已经为今后运行摸索出了一套标准化操作流程。
有三种机车驾驶证、一年以上高铁驾龄或10万公里以上驾龄、驾驶过三种动车组、会用三种以上监控装置,这些苛刻的条件选拔出来的是一支精英队伍。九年驾龄、33岁的彭俐从4000进50的海选中脱颖而出,成为大西高铁第一批动车司机。对于他和同事们来说,最大的考验是大西高铁线上坡度千分之三十的路段。
彭俐:报告首长D2509次15:00正点开车,目标速度80公里,恒速是246公里。
在我国,大西高铁是第一条有千分之三十国内最大坡度的高速铁路。在太原到西安段,达到千分之三十坡度的路段共有5处,长度总计近25公里,都集中在山西境内的介休到洪洞路段。
彭俐:15点40分15秒,介休东站通过。
在介休向南开往灵石的途中,进入一处千分之三十坡道。遥望远方,杨家原隧道的入口仿佛就再在半山腰上。
彭俐:难度在于坡道太大、滑行距离比较长。
恶劣天气下上坡时,牵引力不足会容易打滑,动车爬坡就是挑战。下坡时制动力不足,考验他们的就是停车。三个月前第一次走大西高铁的经历让彭俐至今记忆犹新。
彭俐:刚开始跑,我们对30‰的坡道没有准备,使用初级制动我们觉得应该是没有问题,结果那个速度噌噌往上涨,吓得一车人都坐不住了。现在我们采用二级制动、三级制动,能保证这个车速度要控制下来。
现在,不论穿隧道、转弯道、上下行转换,动车始终能按照标准速度前行。我们尝试把水杯放在车窗旁也一样平稳。如此平稳的驾驶技术都是靠这些动车试飞员们一点一点摸索出来。
彭俐:我们必须要逐公里确认、逐公里的呼唤,我们才能知道列车到了什么地方,才能知道我们的线路是什么样的。
一公里一公里摸索试驾,仅用了半个月,他们便总结出了一套标准化操作流程,编成操作提示卡随时放在手边。完成3000公里的值乘任务是动车司机在大西高铁开通前要过的硬杠杆,而彭俐已经跑完了2万多公里。在动车司机这个团队里,每个人都在用更多的付出为大西高铁的开通做着准备。
王涛:每天都能以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
彭俐:我们仍在争分夺秒的测试每项数据,力求给旅客安心、安全的一条线路。